出国家庭的最大困惑——下一步做什么呢?

中国人移民美国的主要途径有这么几种:亲属移民、婚姻移民、职业移民、杰出人才移民和投资移民(EB-5)。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家庭的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子女出国接受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通过投资移民获得美国永久居留身份(俗称绿卡)的家庭也越来越多。

几乎每个移民家庭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我原本的事业和朋友圈都在国内,出国之后,既面临语言障碍,又缺乏文化共识,也未必掌握国外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看上去挑战那么多,到底怎样才能顺利扎根甚至进入主流圈呢?

的确。离开原本的舒适圈,进入相对陌生的环境,甚至有不少事情得从零到一做起,绝大多数人一开始的心都是悬着的。很多人都会问:“那如何跨出第一步?”我想,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家庭的条件和所面临的情况各不相同,我们无法将同一模式套用在不同家庭,但我可以和大家分享几个真实案例和成功经验。

 

孩子别只把眼光放在校园内

对大部分移民家庭来说,做出这一决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未来。但我觉得,父母不应仅仅考虑教育,更要考虑孩子未来的工作和融入的问题。而且这些事情都是可以在教育阶段就着手进行的。

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很不错,但更为雄厚的要数美国的企业资源。美国作为世界GDP排名第一的国家,其经济实力是不容忽视的,这当中的坚实基石就是那些优秀的美国企业。

在优秀的美国企业中工作,你不仅仅是获得一份不错的薪水,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习到世界顶尖企业是如何运营,是如何培养和管理人才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如果只是把眼光放在校园里,未免有些局限,我们应该更有前瞻性地看到如何在企业里获得成长。

很多在美国接受教育的学生并没有为自己规划一条更长远的路,一心只想着如何进一所好的学校,怎么获得高分,这些虽然很重要,但只有这些还不足以保证你能够稳进顶尖名企。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在教育阶段更该考虑的是怎样尽快接触相关的内容,以及找到有利未来发展的圈子和贵人。比如,你可以尝试在校园内做一些兼职的工作;也可以加入一些和自己喜欢行业相关的学生组织;还可以通过一些实习机会,对这个行业有更多深入的认识,从而把自己打造成这个行业所需要的人才。

 

举个例子,我有一位斯坦福的同学曾申请了一份校内工作——在计算机系的计算机室做管理员。为此,他需要每周工作20个小时左右,除了上课以外,他的课余时间差不多都花在了这份工作上。有一次我们聊天,我就问他:“你一周工作这么长时间,会不会太累?”他告诉我说,这份工作其实很不错,平时人不多,环境又安静,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非常不错,因为他本身是计算机系毕业,再加上在校期间有过管理计算机室的经验,这让他获得了很多IT公司的青睐。他现在在谷歌任职高级IT工程师。

 

积极尝试调整,抓住中美结合点

对于家长来说,“出国之后可以做什么”这样的顾虑普遍存在。毕竟相比孩子,他们的改变成本更大一些。但如果找到好的方法,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决。

我的朋友Bill及其家人已经通过投资移民拿到了绿卡。在移民之前,Bill从事的是投资行业。到了美国以后,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而是在投资方向上做了一些调整。

现在,他在美国投资的项目主要都和中国有关,比如:投资一些对中国市场有兴趣并有意在中国开始发展的公司;或者是那些愿意将目前部分业务向中国市场转移的公司;还有帮助一些公司把中国的产品/服务带入美国本土市场。这种中美之间的“跨界投资”(Cross Border)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甚至成为了他很特别的竞争优势。

 

近些年来,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投资、技术、贸易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多,机遇也越来越大。但我却常常见到一些成功的中国企业家到了美国以后,因为短期内融入困难,而感到百无聊赖,心理落差非常大。事实上,融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只是被动等待,情况的确很难突破。

所以在移民之前,不妨先做几次深入的考察和调研,寻找一些可能的商机,或者尝试着和当地的企业合作,促成一些中美合作方面的业务,可能会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

 

细心筛选专业稳健的投资管理人

对于通过投资移民获得绿卡的中国家庭而言,除去投资移民过程中付出的50多万美金(投资本金在期满后可返还),他们通常还会有一笔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往往由自己或家庭来决定如何做投资。

由于本身不是专业人士,无论在宏观局面或实际问题的把控和决策上都会有明显的局限性,从而更易于造成财富的波动甚至损失。专业有所欠缺之外,他们更容易有“羊群心理”的弱点,经常受到周围影响,甚至听信小道消息,结果在市场已经高涨的时候才进入,一旦泡沫破裂,立刻落入恐慌,最终留给自己的只有损失。

所以专业的财富管理也就体现出其存在的必要性,美国的顶级富豪往往习惯于将自己的财富交给专业的团队来打理。优秀的财富管理机构可以为个人和家庭提供长远持续性的财富成长计划,通过投资管理、资产配置、身份调整及法律保护等多重手段进行规划和实施。这些优秀的机构通常拥有一批具备良好素养和专业认证的注册会计师、证券分析师、税务规划师、保险顾问及专业律师等等。

以美国顶级财富管理公司Baker Avenue的首席策略官King Lip为例,他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观察股票图表的变化,并保持着每年分析15000份图表的惊人记录,对所有位列标普500的企业了如指掌。他所带领的团队在2008年金融危机当中,通过专业的市场预判,帮助客户避免了严重的损失,在经济好转以后,能够轻松跑赢市场。

下图中的红线为当年其管理资产的业绩表现,明显高于整体市场(灰线)。

 

学习永远是开拓新路的最好方式

通常来说,那些选择投资移民来获得绿卡的家庭的经济条件都不错,那对其他的移民家庭来说,出国是不是就等于“吃苦”呢?

这也未必。

我的一位朋友Allen是通过亲属移民的方式来到美国的。在中国,他并不属于富裕阶层,所以早在申请移民期间,他便开始为未来的生活进行规划。

趁着几次探亲的机会,他陆续考察了美国的一些行业,发现医疗行业在美国很有前途。近十多年来,美国一直面临着护理人员严重短缺的状况,也就逐渐推高了这个职业的收入水平,尤其在东部一线城市,起薪超过了6万美元。现在中国人到美国旅游、探亲、留学和定居的人数越来越庞大,会中文的医护人员更是供不应求。

但他本身并不是念医科的,成为医生对他来说目标太遥远了,所以Allen最终选择成为一名护理人员。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在移民申请期间他就专门花了两年时间进修,并且拿到了初级执业资格证书。

现在,Allen和他的家庭定居在美国东部,孩子念中学,妻子负责照顾家庭,闲暇时也会参与一些社会工作。因为这些计划都是他们在出国之前就考虑好的,出国之后只要按部就班地进行就可以了,所以整个过程他们并没有手忙脚乱,很顺利地度过了过渡期。

 

事实证明,从零开始并不可怕,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学习,尤其通过学习来拿到美国的文凭或者执业证书。在美国,绝大部分的职业是需要通过审核才能上岗的,证券行业有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医生要有执业资格才能行医,律师、会计师更不用说。或许你曾经在中国有过相关的从业经验,但由于美国的体系和中国不一样,所以需要好好学习和拿到资质。

我曾认识一位华裔,他毕业于国内的中医学院,擅长针灸。来到美国后,他刻苦学习,取得了相关证书和资质后,开了一家中医诊所。由于在花粉过敏的治疗上有显著的疗效,他的诊所每到春季便门庭若市,给他带来了很可观的收入。

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到了一定的年纪,对重新投入学习有些顾虑,但我们中国人最不缺的就是学习和努力。在美国,只要你具有这两点特质,一般都不会过得太差。如果你还有点手艺,那步入中产也并非很遥远的事。

 

母亲完全可以更好地融入

我还想重点谈谈移民家庭中的母亲这个角色。

越来越多的孩子出国留学或移民,一开始总是会由妈妈陪同,而她们基本上都是全职妈妈,一心一意照顾孩子。一开始情况还好,但随着孩子逐渐融入美国社会,如果妈妈还继续待在家里,或者只在华人圈里走动,那两者之间的观念差距就会被逐渐拉开。

 

为了避免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认知差距逐渐拉开,从而导致家庭矛盾,我建议移民妈妈们要尽可能地融入当地社会。当然,这并不一定代表着你要去做一份工作,因为那本身也需要花很多时间,和陪孩子的初衷有所背离。比较合适的方法是,你可以积极参与一些社区组织的活动,或者加入非营利机构和志愿者团体,比如红十字会、艺术馆、博物馆或者社区服务中心,通过做一些志愿活动来了解和熟悉周围的环境,并迅速和社会接轨。

举个例子,美国有一个叫PSA(Parents Students Association)的组织,就是各个学校的学生家长协会,类似于中国现在的家长委员会。在这个组织里,妈妈们可以对孩子所在的教育环境、教学方法还有价值体系有一个深入了解,也可以接触到很多不同背景的家长以及他们所带来的社会资讯。这对于妈妈了解孩子是非常有益的,而且妈妈和孩子也能够同步成长。

如果妈妈们自己有些兴趣爱好,比如绘画、书法、舞蹈或者会一门乐器,那完全可以在艺术展馆或者社区乐团找到自己的一个位置。妈妈们既能够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更好地接触主流文化,又可以让自己生活更加充实,活出自己的精彩。

 

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

三十多年前,我父亲独自一人去美国留学。如今,中国每年有300多万人去美国旅游,有30多万人去美国留学,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这些都是中国人希望生活更加国际化的一种体现。

唯一不同的是,当初我父亲去美国的时候,很多方面他只能自己摸索,没有任何人能提供经验给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融入美国社会,而这样的过程其实是很艰难的。

如果中国移民家庭想在美国融入社会主流,就必须了解和经历这些过程,也必须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和家庭,还要保护、传承和发展自己的财富。这条路每一个家庭都要走。在这条路上,我的家庭已经走过了超过三十个年头,但所走过的弯路和所吃过的苦,后来者完全没必要再来一遍。我所期望的是在今后的岁月里,我和我创立的宇沃资本能与这些投资者共同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而且是作为一个最值得信赖的品牌走下去。

三十多年前我跟随父母移民美国时,父母其实放弃他们在中国的一切,唯一原因就是为了能让我有一个更好的未来。非常值得高兴的是,现在越来越多家庭去美国发展已经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想成为真正的世界公民,在世界舞台上有很好的发展,或者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孩子成为国际化的世界领袖。这些家庭也是中国和美国之间很好的桥梁和纽带。

我想告诉那些想要、正要或正在为家庭未来幸福而奋斗的家庭,尤其孩子们:我希望你们是坚韧的、开放的、独立思考的、开拓进取的、能够跨越自己和融合别人的。

可能这才是出国的真正意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