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枪支聊到美国人的狩猎文化

农历新年伊始,美国佛罗里达州一所高中就发生了校园枪击案,造成17人死亡、14人受伤的惨剧。

滥用枪支并伤害他人这肯定是错误的,所以在每次枪击案发生后,美国国内关于枪支管制改革的讨论便会甚嚣尘上,但到了立法层面总是缺乏实质性的推动,往往处在停滞状态。这背后的原因,我曾在“又一枪击案发生了,美国何时才会禁枪”一文中做了详细的阐述。

由于中美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大多数中国人其实很难想象,也很难理解美国人对枪支的“独特感情”。结合多年的经历和体验,我这次想谈谈美国人看待枪支的另一面,也是鲜为中国人所知的一面。

 

01 枪支和体育都是美国人的主流文化

我是10岁去美国的。刚到那里不久,就曾遇到过一场近距离的“枪战”——一辆轿车突然急停在路边,里面有人持枪向外扫射,前一刻刚刚跟我擦身而过的一位女士瞬间便倒在了血泊之中。这段经历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所以对于枪支,我打心眼里觉得这不是好东西,要尽量避免接触枪支,我也下意识地认为持枪的多半都是坏人。

在我居住的加州,那里算是民主党的一个“重要根据地”。在枪支方面,民主党的观点很鲜明,就是要“控枪”;所以,相比美国各州来说,加州在控枪方面是比较严格的。

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枪支是在斯坦福求学期间。当时我的一位同学,他的爷爷是惠普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他的家族在斯坦福附近有一个农场。有一次,他邀请我们一帮同学去他家的农场玩,在那里,他向我们展示了他爷爷收藏的各类枪支,并进行了实弹射击。

我当时心里就有些好奇。因为这和我过去想象的会使用枪支的人不同,他们不是坏人,甚至是美国社会中的精英阶层。而且,他们对于枪支的看法和观点,和我想象的也很不一样。我以前觉得,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人可能会更喜欢枪支,那些有暴力倾向的人会更倾向于用枪去解决问题。但随着对“枪支文化”的逐渐了解,我渐渐发觉之前的认识并不正确。

美国主流文化里有两个很重要的东西,一个是体育,另一个就是枪支。前一个比较好理解,美国是传统的体育大国,全民皆运动,人人爱比赛。有一个比较夸张的说法是,橄榄球在美国俨然成了一个新的宗教,因为不管你是什么肤色、什么信仰,都喜欢去球场看比赛。到了周末,我们常常就会看到父亲带着孩子去看棒球比赛,或者在草地上陪着孩子练球。在学校里的体育活动更是进行得热火朝天。这一点常常会让刚到美国的中国父家庭不太适应。

那枪支其实和体育一样,它也是美国一种文化传统。从历史来看,美国脱离英国殖民控制并真正独立的过程,很大程度依靠的武装力量就是“民兵组织”。当时最早的十三个州的民兵集结起来,主要使用一种名叫燧发枪(Muzzle loader)的武器。这是一种非常老式的枪支,开枪之前需要放铁球,填火药,然后塞紧,再点火射击。射击结束之后,民兵还要拿根棍子捅一捅,清理枪管。

正因为这种枪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很多美国精英家庭不仅会搜集这些枪,还会练习使用这种枪。不少美国人认为:200多年前,他们用这种枪战胜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所以保留传统并学习使用燧发枪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就和中国人学习书法和武术是一个道理,这是对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02 美国人很特别的“狩猎文化”

除此以外,美国家庭还有一项和枪有关的传统就是打猎。我第一次见到打猎的时候,心里还是很不忍心的。尤其加州是一个环保意识很强的州,当地的动物保护组织特别多,所以我起初对打猎是有些反感的。但深入接触之后,我发现在这方面原先的想法和认识竟然是错误的。

对于动物的保护,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主要有这么两种,一种是Preservation,;另一种是Conservation,虽然它们都可以翻译为“保护”的意思,但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针对的是珍稀动物,因为数量稀少,所以保护它们的目标就是尽量一个都不能少;而后者针对的是绝大部分的动物,这种保护指的是让各个种群达到一定的平衡。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某些种群数量特别多,尤其要危害到其他种群的时候,就允许也应该进行狩猎。

 

热衷打猎的布什父子

美国从一百多年前便开始了生态平衡方面的工作,通常叫作Wildlife Service,也就是“野生动物管理”。这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主要的工作目标就是有效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各种动物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当某一种动物的比例太高,或者超出标准的时候,就需要进行适当的削减,不然就会打破整个系统的平衡。

那怎么削减呢?具体来说,每个州每年都会列出一些Tag(名额),它代表着超出标准的动物及其数量。如果你想要打猎,就必须先申请狩猎许可证,再认领一个Tag。比如,当地政府评估之后认为某一种鹿数量太多了,需要削减1000头。那么这个州就会卖出1000个Tag。想要狩猎的人可以花钱购买这个Tag,然后你的打猎行为才算是合法。

如果这些Tag没卖完,剩下的超标部分怎么办呢?政府还是要派人来完成,也就是你不去打猎,政府最后还得自己去打,这时候政府就得产生很多开支。另一方面,以加州举例,持证打猎的人每年会在枪支弹药和各类许可等方面的消费额超过上亿美元。因此,依法打猎者不仅是对生态平衡做了贡献,也对拉动经济给予了直接的资金支持,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许多人觉得打猎挺残忍的,但这只是某一个角度。设想一下,如果某一个种类过度繁殖,生态平衡就被破坏了,那么就有很多其他物种受到影响。所以,适度打猎对保持生态平衡反而是一件好事。

 

03 从狩猎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2017年的秋天,我曾经在非洲有过一次狩猎,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狩猎对于人类的真正意义。

在现代,人和动物之间的距离是非常遥远的。在超市里,各种肉食大多数都是以成品或半成品的状态呈现,对于这些东西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往往一无所知。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对于餐桌上的食物,缺乏了解,更重要的是,没有敬意。

我认识的几位打猎者,他们从不蔑视其他动物,相反,他们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回归到了原始时期的状态,也就是人类与动物那种互相依存的关系。

在自然环境中,狮子猎杀羚羊或者斑马,但狮子不会看不起它们。狮子心里很清楚,如果没有羚羊或者斑马,自己就会饿死了。现代人构建了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生活,从捕猎到进食的过程不断细分拉长,使得人们越来越难意识到人与动物之间的天然联系。人们往往觉得动物只是用来观赏,或者作为食物,心里想的可能是“这不就市里的一块肉嘛”。

但和现代社会的人相比,原始的印第安人对动物则充满了敬意。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是动物或者说大自然给了他们生命。这些动物提供了可食用的肉类,可以用来保暖的毛皮,还有通过观察动物根据自然变化的变化,人们掌握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所以,不同的动物也拥有不同的象征,印第安人对动物是很尊敬和崇拜的,甚至是印第安人的精神寄托。

 

黄征宇成功猎到一头大型普度鹿

我就在那次非洲狩猎时候学到了很多。一位资深猎人当时指着前方的树林,问我:“你看到有晃动吗?那里肯定有鹿。”我说什么都看不见,他让我再仔细看看。我仔细观察了之后,就发现原来看起来颜色差不多的东西,现在有一点不一样了,这里好像是叶子的颜色,那里好像是鹿角的颜色。我发现自己的眼睛像回到了原始时代能够分辨大自然细节的状态。另外,我还学习到了作为猎人的一项重要道德标准,那就是只打你吃的东西,所以猎人是不会浪费食物的。

现代人通过打猎,可以重新找回自己和动物以及大自然间过去那种紧密的关系、那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很多人对枪支会恐惧不安,对打猎则觉得这是一项残忍的活动,但如果试着多了解一点,你会发现,无论枪支还是狩猎都有其理性和正面的意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