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黄征宇动态活动回顾 | 2.24北京 巨变时代的终身学习及影响力 2019年2月25日 黄征宇动态 【北大跨文化领导力论坛】 黄征宇:巨变时代的终身学习和影响力——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 2019年2月24日(周日)晚19:00-21:00,应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BiMBA商学院联席院长杨壮教授的邀请,黄征宇先生做客北大朗润园,带来了主题为“巨变时代的终身学习和影响力”的互动式讲座,讲解了:思维故事背后的科学原理、大脑的启发模式、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原则等相关内容。 黄征宇首先用一个简单的互动引出他关于“心态”的观点。他认为,我们面对一件事,投入的精力和最终的结果,都和我们的心态有莫大的关系。积极和消极的心态,在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上能够造成的影响,以及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大相径庭的。 随后,他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包括在36岁时遇到的一系列挫折,以及《终身学习: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的写作初衷。这本书记录了他在过去六年中,花费50万美元,走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拜访了数十位世界顶尖的教授与权威,结合多年来自己时间的经验,汇总而成的优质方法和心得体会。这些方法涵盖了健康、情绪、思维、关系、事业和财富六大方面,使人们自我提升的捷径。 思维故事背后的科学依据 人类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祖先拥有的是一颗爬行动物的大脑,而我们现在的理性思维,源自于依附在“爬行动物脑”上的薄薄的一层大脑皮质。爬行动物脑还连通着一个重要的部位–“杏仁体”,它直接关联着神经系统,负责控制人的情绪,我们常说的“情不自禁”,其实就是来自于杏仁体的直接反应。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并不是理性的动物,恰好有一些情感;而是情感的动物,恰好有那么一点理性。 而且人脑为了节能,还发展出了一套“启发模式”(Heuristic),用以代替原本高耗能的“智人脑”。“启发模式”可以分为先天反应与后天反应。先天反应就是我们常说的“直觉”(Instinct),是人类应对危险时的本能反应。比如,当一头巨兽向你狂奔而来的时候,不用思考,你就会马上掉头跑掉。这是人类数万年进化而来,自我保护的产物。后天反应简单来说,是外部事物加上人的主观判断从而形成了对这件事情的反应,我们可以把它形象地称之为:“思维故事”。当一个思维故事产生之后,就会像U盘那样会被深植入脑海之中,今后遇到类似事件,就会越过智人脑,自动调取出这些惯性反应,既节能又高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无数个“思维故事”串联起来,才形成了每个人的性格。因此,所谓自我认知,其实也就是认识我们自己的思维故事。了解了思维故事这个概念之后,接下来我们再谈一谈,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思维故事。 影响力的六原则 《影响力》的作者–罗伯特·B·西奥迪尼(Robert B. Cialdini),是全球知名的影响力领域的研究权威,也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名誉教授。我曾经特地去了亚利桑那州,参加了他举办的影响力课程。 《影响力》中主要讲到了影响力的六原则,分别是:稀缺性、权威性、互惠性、相似性、一致性和社会认同性。 一般来说,人们会想到的主要是怎么用这些原则去影响别人。但事实上更重要的是,怎么用影响力的原则去影响自己,还有怎么认识到别人在用这些原则影响你。 1、稀缺性: 稀缺性背后的科学原因,在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物质匮乏时代,由此形成的一个群体性思维故事:物以稀为贵,稀缺的就是最好的。因此,对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办法证明自身价值的稀缺性。每个人心里都觉得自己是最好,最稀缺的,但要如何展示出来?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把自己的品牌打造成所在领域里的唯一。 2、权威性: 罗伯特·B·西奥迪尼曾经提到过一个案例:先让一位实验者穿着普通的衣服,拿着纸笔在路上找人做道路市场调研,后来发现,绝大多数路人都不理睬他。之后,这位实验者换成工作人员的专业装,这时,填表人的数量马上就暴涨了。所以大多数时候,你并不需要真正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只需要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权威就可以了。对于自身来说,不一定要等到自己身居高位才有权威,权威可以来自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封面就是通过分享知识与内容来建立自己的权威。 3、相似性: 人们一般会更倾向于相信 和自己比较相似的人,也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所提出的要求,这就是相似性。事实上,这说明每个人从内心来说,最信任的其实是自己。因此,相似性原则就是让对方认识到,对方身上有和自己相似的地方。那对个人来说,如何在沟通中使自己反应出这一点也就非常重要。 4、一致性: 人一旦做出了决定或采取了某种立场,就会立刻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从内心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愿意欺骗自己;从外部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不愿意被人指责自己言行不一。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之下,我们很自然就有了以行动证明自己言行一致的内驱力。我们总是很想改变别人,但在此之前,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通过“言行一致”来改变自己。 5、社会认同性: 大多数时候,我们倾向于选择社会认同的、理所当然的答案,结论越被广泛认同,越是能够让我们有安全感,选择起来越不费力气。比如公司在招聘的时候,很多时候会优先考虑名校毕业生,这其实就是一种社会认同性的体现。但在,某些情况我们也需要“反其道而行”,比如做投资,就要做大众所“不认同”的事。真正好的项目、好的投资机会,在开始,它的想法可能是很疯狂的,也有很多未知数,让人看不透。这个时候你需要有自己的判断,通过反社会认同性来获得成功。 6、互惠性: 很多人对于“互惠性”最通常的做法是,先问别人要东西,等别人给了以后,我们再给他一些回报。但是,真正能影响他人而且效果的做法,是你要先提供给别人东西,之后,才可能向对方讨回更大的价值。可以试着练习:列出我能给别人的一系列价值。假如我现在很需要别人给我一样东西,我通过先说我能给对方提供的价值,然后再问他要我想要的东西。 总结 在这个时代,作为领袖应该具备的是当全社会都觉得一件事应该是什么样的时候,我可以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能在沟通时让别人感到相似之处,并产生认同;能让自己有所改变,然后带动别人改变;能通过高质量内容的分享建立权威;把自己的品牌打造成最稀缺的;先给别人提供价值,从对方那里得到价值更高的反馈。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群体的人,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故事,但都可以通过影响力原则来进行自我锻炼和提升;只有更好地管理自己,才有机会成为跨文化的国际领袖精英。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