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BLOG终身学习&思维故事系列为什么我们爱吃垃圾食品? 2019年3月13日 终身学习&思维故事系列 几乎人人都知道,垃圾食品不健康!但炸鸡、薯片、烧烤、可乐……它们似乎天生就有一种魔力,即使你知道它们是没有营养的,即使你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吃、少吃,但还是难以抵御它的诱惑。 比如看电视的时候,无论是不是饿了,总会顺手打开一罐薯片或者零食来吃,而且一片接一片,怎么也停不下来,直到吃完为止。 为什么我们这么爱吃垃圾食品?明知道它是很多疾病的元凶,但仍然停不下嘴、迈不开腿, 真的只是因为缺乏自控力吗? 真相可能会令你大吃一惊! 大型食品公司控制了你的“味蕾” 我的一位哈佛商学院的同学,曾经担任了某家跨国食品公司的高管。有一次聊到食品问题时,他告诉我说,大型食品公司一般会设立专门的部门,长期追踪市场的特征、规律和趋势以及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且每年都要投入大笔研发经费,用于设计零食的口感。他们发现,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三种口味非常偏爱,分别是:甜、咸、油。因而,在开发各种零食产品的时候,食品公司就会更多地偏向于这三种口感;当你觉得某款零食特别好吃,甚至有点停不来的时候,不妨仔细回味一下味道,它通常符合了甜、咸、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口感。 此外,对食品公司来说,追求食物的“新鲜度”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食品加工完之后,需要经过仓储、运输、物流等一系列环节,即使放到货架上也不会第一时间就被买走,所以保质期长就成了食品公司所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综上所述,大多数的垃圾食品都符合这么两个特征: 1、添加各种防腐剂,以延长保质期; 2、口味比较重(咸、甜以及油炸); 再加上特别设计的气味和咀嚼时的口感(异常松脆、绵软等等),让它们结合起来一起冲击你的大脑,才使得你有了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 人类进化的结果 人在长期的生存和进化过程中,大脑中也储存了一部分“味觉记忆”。早期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劣,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因此,不管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对高油脂、高热量的食物存在着强烈的渴望。一旦有机会获得这些食物就会大量摄入,把能量储存起来,以抵御随时可能因食物匮乏而带来的饥饿。久而久之,人类的味蕾就对糖、盐、油脂类食物特别敏感。 这样的进化历程,使得人类把对这类食物的渴求写入了“基因记忆”中,并一代代地留存了下来,即使到了食品非常丰富的现代社会,这一记忆也并没有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消除,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人类历经了数千年的食物匮乏期,只是近几十年才真正迎来“大食品时代”,对进化而言,这点时间太过短暂了。 垃圾食品具有减压舒缓的作用? 为什么我们爱吃垃圾食品?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心理影响。食物被人们赋予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也能反过来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各种影响。一些食物甚至被社会文化赋予了特定的心理意义,而备受人们的追捧和热爱。 比如,一碗热乎乎的鸡汤,对漂泊他乡的游子或者思念父母的学子来说,其抚慰心灵的作用要远远超过鸡汤实际的营养价值,因而就衍生出了所谓的“心灵鸡汤”,可以起到积极的鼓励和抚慰的作用。食品公司在营销方面也深谙此道。他们会采取攻克人们心理关卡的方式,通过广告、活动、赞助等等多种方式,赋予食品更多的社会文化意蕴,而将产品理念深植人心。 比如,一到夏天,各种可乐广告就铺天盖地了,仔细想想,这些广告带给你什么讯息–几乎都是:大夏天的冰爽感!很多人非常喜欢喝加了冰块的可乐,其实就是因为这类广告不停地给人灌输一种喝了可口可乐之后就能获得“冰爽”快感的暗示,说到底,就是一种持续植入概念的手法。还有,我们常常会在偶像剧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女主角失恋之后,一边哭一边往嘴巴里塞着垃圾食品寻求安慰;这时,食物就变成了一种发泄,其心理意义也远大于解决饥饿的生理意义。 另外,不少人也会把吃垃圾食品当做是一种压力的释放。因为嚼着这些食物的时候,心理容易产生满足感,继而就可以将注意力暂时转移。除此以外,压力会让大脑释放出某些化学物质,它会引发你打开“基因记忆”,增强对高脂、高热量食物的渴望。所以,为什么我们爱吃“垃圾食品”?不仅是因为饥饿和贪吃,一方面是人类进化的基因使然;另一方面,食品公司也在千方百计地抓住我们的“味蕾”。想要拒绝垃圾食品带来的诱惑,杜绝不好的饮食习惯,首先要清楚地意识到其中的科学原理,以及其背后的心理、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 其次,还是要制定符合自己口味的,相对健康的食谱。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