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不想睡,就是想再等等…..

众所周知,人的一生之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会在睡眠中度过。原本理所当然的一件事,却在当今社会逐渐成为了一种奢望。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脑子里无数次想着“今天我一定要早点睡”,结果不知不觉就拿着手机刷到了凌晨;

或者下定决心早早就在床上躺下,可任时光匆匆流去,就算数羊数到上千,也仍然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到了第二天早晨,一脸倦容的你无比艰难地从床上爬起来,又要无精打采地面对繁忙的一天,唯有靠一杯杯的咖啡来给自己提神……

是的!你并不是“少数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有30% 的人存在睡眠问题,而中国成年人的失眠率更是高达38%,换句话说,全中国有5亿人正遭受着失眠的困扰: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困乏无力,哈欠连天,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也经常比别人慢半拍。

失眠会对人造成什么影响?

往轻了说,长期失眠或低质量睡眠容易使人加速老化,看上总是要比同龄人老上5岁;黑眼圈、肤色暗黄、长痘等外在问题成为了挥之不去的阴影,还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心理焦虑或暴躁等等内部问题。

严重点说,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睡眠障碍”定义为了2A 类致癌因素,换句话说,睡眠不好的人更容易换上癌症;同时,它更是被公认为猝死诱因之一。

人为什么会失眠?

我曾经也是失眠大军中的一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深受睡眠问题的困扰。我的主要症状是:入睡困难,半夜常常醒来并且难以再次入睡,以及睡眠质量不佳。为此,2014年的时候,我特地去了趟斯坦福医学睡眠中心,在那里接受了一次全面检查并进行了深度的睡眠监测。整个监测过程中,医生会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安装微型传感器,然后,在特定的监测环境中,通过一整夜的睡眠监测来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大约一周后,检测结果出来了。医生告诉我说,他们并没有发现我在睡眠方面有明显的病理问题。当然,我也问了很多如何改善睡眠的问题,但都没有得到什么很好的建议。而另一方面,医生也并不建议我服用任何睡眠药物,因为这会让人产生依赖性,长期服用也会对健康也不利。所以,他们的建议听起来非常“熟悉”:不要想太多,睡前看一会书让头脑放松下来…..这次的经历多少让我有些震惊。因为美国是最早发展睡眠医学的国家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成立了国家睡眠中心。斯坦福睡眠医学中心的教授又都是这个行业中顶尖的精英;他们仍然对大多数睡眠障碍都束手无策,我指的是除了吃药片以外的物理方式,这多少令我感到失望。但这次的经历也并不是一无所获。我了解到,失眠的原因主要有这么五类:

失眠的主要原因

– 生理疾病引起的失眠;- 心理问题引起的失眠;

– 生活方式引起的失眠;

– 不恰当的睡眠习惯引起的失眠;

– 遗传因素相关的失眠。

目前已知的睡眠障碍中,只有少数因疾病引起的失眠是可以通过“治疗”得到实质性改善的。比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就可以通过手术或者睡眠呼吸机来进行治疗。既然绝大多数人的失眠和生理疾病因素没有太大关联,那又该如何改善呢?于是,在睡眠中心的推荐下,我又去了“斯坦福健康生活实验室”的研究中心,和大多数医学机构不同的是,这个研究中心侧重于人类健康及幸福感提升领域的研究。和我对接的教授名字叫:弗雷德·勒思金(Fred Luskin),他告诉我说,从医学角度来看,大多数失眠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更多情况下,它是由人体内在系统失调所引发的。所以,改善睡眠最好的方式就是对内在系统进行相应地物理调节。

而在此之前,每个人最好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最佳睡眠时间是多久。

你的睡眠系数是多少?

相信很多人会说:一天睡8个小时是最健康的。事实上,这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个体差异决定了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是不相同的。所谓的8个小时只是一个平均值而已。

科学家发现,有些人需要9-10个小时才能获得充足睡眠,而有些人可能只需要7小时或5小时。甚至世界上有1%-2%的人,每天只需要睡3个小时或更少。那怎么才能测试出自己的最佳睡眠值呢?

具体方法是,先设一个8小时闹钟,在1-2周内观测自己在8小时睡眠后能达到怎样的状态;之后将闹钟调至7.5小时,再观察1-2周,如果仍可以有同样充足的状态,则可以减到7小时,6.5小时,依次递减至自己的零界点。这样就可以找到自己的高效睡眠点在哪里。


找到自己的睡眠系数之后,如何进行改善呢?

改善睡眠的三个有效建议

弗雷德教授提出了三个建议:

1. 清晰划出人类和高科技产品的界限

在科技飞速发展下的当下,很多人已经不知不觉成为了电子产品的奴隶。斯坦福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他们发现,美国的年轻人一天拿出手机的次数大约是200 次。很多人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还是看手机,做事情的时候也会时不时看下手机。


因此,他建议每天可以减少看手机的次数和时间,将这些时间空出来做一些其他放松身心的事情,比如运动、看书等等。

2.杜绝“信息焦虑”

毫无疑问,我们每天都被大量的碎片化信息所包围,今天哪个国家的飞机坠毁了,明天哪个国家又面临空袭了,这些新闻看多了之后,不经意间就会产生莫名的焦虑。

事实上,中东恐怖分子和中国公民的关联几乎为零,它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关系,也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影响。就只能成为你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而已,但是在大量的阅读和传播之后,你的负面情绪和焦虑感却会大大提升。当然,彻底屏蔽这些新闻,两耳不闻窗外事也是不可能的,而是要有意识地让自己避免被过多干扰;每天只花一小部分时间去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投入大量时间。

3.设立“大脑防火墙”

大脑是产生焦虑感的源头,而焦虑绝大多数又都来自于外界的信息,所以一方面我们需要为大脑设置防火墙,适当隔绝负面信息,另一方面就需要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头脑,让它越来越富有智慧。

所以睡前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让自己的心和大脑能安静下来,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有研究显示,爱读书的人对生活满意度更高。很多受访者认为读书能带给自己最大的安慰,适时摆脱日常烦恼,成为最佳的减压方式;


因此,睡前看一会书,比如游记、散文等等不需要深度思考的文字,让头脑可以放松下来,这样更有利于睡眠。

黄征宇著名跨国金融投资专家、宇沃资本美国董事长、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美国白宫学者、亚洲协会21世纪青年领袖、考夫曼基金会学者、萨尔兹堡全球论坛学者、《征途美国》及《终身学习: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作者、英特尔前董事总经理

10岁随家庭从上海移民至美国,在斯坦福大学的四年半时间里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工业工程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还在哈佛商学院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拥有特别的东西方经历,对中美关系有深刻的认识,也对华人融入美国社会、职场、学校的种种挑战了如指掌,他一直致力推动资本、商业、科技和文化的全球化融合。

黄征宇先生独家授权本微信公众号“黄征宇”(ID:Huang_Zheng_Yu)刊登其个人原创系列文章《终身学习》,欢迎个人朋友转发至朋友圈,其他机构和公众号如需转载请先与本公众号取得联系及授权。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