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远见的父母,舍得让孩子失败

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孩子刚出生那几年,父母是非常包容的,他们鼓励孩子去尝试各种失败;比如学走路,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来,一次次鼓励;学吃饭,吃得满嘴、满地都是饭粒,父母仍然报以宠溺,鼓励的眼神,孩子就是这么一次次从失败中快速学会了各种技能。所以你看,一开始大家都是非常鼓励失败的。


但是到了一个时间节点上,画风就突然变了

哪个时间点呢?就是当孩子一进入传统的教育模式之后,父母就不再鼓励和接受孩子的失败了。前不久, “辅导孩子做作业”的各种“血泪史”可谓是刷爆了朋友圈,半夜怒吼的妈妈,脑梗住院的爸爸,一片哀嚎此起彼伏…..非官方数据显示,辅导作业现已成为了家庭关系中的“第一杀手”,甚至有人调侃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改变呢?

答案很简单:一旦进入了传统教育模式,失败就开始有成本了:小考考砸了,影响班级排名,大考考砸了,影响升学排名;升学考试考砸了,那就进不了好的小学、好的初中和好的高中,也就对考进好的大学有直接的影响,而毕业于985还是211,又和职场前途直接挂上了钩……正因如此,父母们总希望孩子能一直按照对的方向走下去,尽量避免失败;因为失败越多,成本越大,多几个环节出现偏差,对未来就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2. 然而,很多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孩子成材,甚至能成为精英。而未来,哪些人可以在全球化和技术高度发展的智能时代脱颖而出呢?
答案是两点:
第一,具有创新思维的人
第二,拥有做“对的选择”的能力的人
很多家长可能很在意,孩子学到了什么知识,具备了怎样的技能和考进什么样的学校,进入哪个热门专业;但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他们往往会探究,最领先的那些大学,他们到底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这些人才将来会在社会上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孩子到底怎样才算优秀?也许他没有考上北大、清华、哈佛或者耶鲁,但在一路成长的过程中,他已经具备了顶尖大学所欣赏的、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能力。这对孩子的一生才是最重要的,是最受用无穷的。

毫无疑问,“创新和选择”是未来最被看重的两项能力,而这两项能力,都需要用不断地失败来进行淬炼。

3. 先说创新。创新是常常和失败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创新不可能总是成功,相反,它需要面对很多次、很多次、很多次的失败,然后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对于这样的过程,身为父母的你是否能接受并且鼓励呢?我常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你这次一定要考好啊,不然就只能……反复强调万一失败,付出的代价有多高。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因害怕失败而不愿去尝试,不敢去创新。

我的母校斯坦福大学是公认的创新圣地,我觉得他做得很好的一点是,坦白地告诉你,创新会面临什么。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斯坦福的教授对我们说,创业的失败率通常会高达90%,最后能活下来的企业,不超过4%但是,我们不仅要接受这个数字而且要拥抱它,甚至可以把这个失败引以为豪。因为你曾经做过这样尝试,而且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失败,调整,再尝试;再失败,再调整,直至成功,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直至成功的心态和过程,是打造成功者的必然路径,这种理念不管对创业企业,还是对一个人的人生发展都非常重要。


我们看到,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大多求稳,希望他们一路顺利考入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很稳的工作,然后在稳定中再谋求发展,只要不犯错,一切都有机会。而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他们舍得让孩子经历失败,甚至认为,越早经历失败越好,比如创业,大学时就创业,成本很小,但同样能积累经验;等到真正踏入社会,年纪越大,创业成本就越大,这里面有人力成本,有金钱成本,也有家庭成本。其实很多人不是没有这个能力。而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求稳,导致在思维上就把自己限制了,也必然容易放过很多机会。


4. 再说选择。什么是自主选择?在不违法和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你可以拥有自由,来决定选择或者拒绝。换句话说,就是自己为自己负责,而不是父母替你选择,替你承担。事实上,很多父母并没有留太多机会给孩子自主选择。为什么?因为害怕失败。

举个例子,如果有孩子说,我刚毕业,但实在不知道要做什么,要不就先去海边做一两年冲浪教练吧?可以想象,很多家长会说,你这不是浪费时间吗?想不到做什么可以先去考研,或者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先做起来。但那些有远见的父母会怎么看这个问题呢?他们认为,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我得尊重孩子的自我选择。而另一方面,他们更关注的是,选择有好有坏,重点是如何培养孩子具有“做正确选择”的能力。

比如择校。几乎每一所好的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背景、历史以及不同的理念。我所认识的那些精英家庭的父母,无一例外都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他们去这些学校看一看,走一走,了解各个学校的历史和这些学校之间的差异,从而让孩子爱上这些学校,激发出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当孩子真正喜欢上了哪间大学,那他自然就会想尽办法去做各种努力考进去,而不是父母绞尽脑汁想办法怎么把孩子送进去。常常有些父母问我:你是斯坦福的校友,有没有办法让我的儿子也能进斯坦福?你看,又是家长在为孩子做决定,为孩子去操心这个,操心那个。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不会这么做,他们不会代替孩子做选择,而是会帮孩子做选择上的识别,并尽可能多的把好的选择放在孩子面前。同时,他们会尽力去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推动他为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


当然,自主选择不可能百分百正确,他肯定会犯错,而且这些错误常常会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甚至最终证明这是失败的(对,和你预料的一样)。但只要不涉及生命安全或损害身体,就放手让他去做。要知道,你的预估和判断是基于你的经验所做出的;而他的预估和判断正要从这一次次试错中积累起来。我深刻地记得自己20多岁在英特尔工作时,当时的英特尔高管肖恩·马洛尼曾对我说,真羡慕你们年轻人,有大把机会可以试错,而我,已经不能轻易犯错了。所以,如果真的为孩子好,要舍得让孩子经历失败,并且越早经历失败越好,只有在失败当中,他才能学到更多。


没有人天生就是成功者,那些领袖和精英不知道遭受过多少挫折和坎坷才达到今天的成就。可以说,没有之前的屡败屡试,也就没有日后的成功!

黄征宇著名跨国金融投资专家、宇沃资本美国董事长、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美国白宫学者、亚洲协会21世纪青年领袖、考夫曼基金会学者、萨尔兹堡全球论坛学者、《征途美国》及《终身学习: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作者、英特尔前董事总经理10岁随家庭从上海移民至美国,在斯坦福大学的四年半时间里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工业工程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还在哈佛商学院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拥有特别的东西方经历,对中美关系有深刻的认识,也对华人融入美国社会、职场、学校的种种挑战了如指掌,他一直致力推动资本、商业、科技和文化的全球化融合。

黄征宇先生独家授权本微信公众号“黄征宇”(ID:Huang_Zheng_Yu)刊登其个人原创系列文章,欢迎个人朋友转发至朋友圈,其他机构和公众号如需转载请先与本公众号取得联系及授权。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