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BLOG终身学习&思维故事系列上什么样的大学真的很重要吗?名校能不能改变人的一生? 2019年7月18日 终身学习&思维故事系列 不知何时开始,中国互联网创投圈的顶层聚会便被冠上了一个神秘的名字:“乌镇饭局”;每到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便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在乌镇各个不知名的小饭馆中穿梭。 他们不仅仅是一群会赚钱的大佬,还是一群学霸…… 由此,很多人不禁会产生疑问:上什么样的大学真这么重要吗? 1 我在哈佛商学院就读时,当时的院长,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迈克尔·斯宾塞(A. Michael Spence)教授就曾提出过一个非常著名的教育理论:Signal theory(信号理论),大意是:学生在学校里真正能学到哪些知识,这很难下定论。比如,有些学生考试成绩很好,但不代表他真正学有所得,而另一方面,你也无法判断他未来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那为什么还要争先恐后投考名校呢?因为它代表着一种“信号”。当你大学毕业初入社会,别人如何来评估:你是谁?你的能力怎么样,你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这时候,“信号”效用就显现出来了。用人单位,尤其大企业在选拔人才时更倾向于选择名校生,是因为他们在长期实践中发现,名校生更容易具有聪明、好学、勤奋、忍耐等等良性特征。由此,企业也就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鉴别和筛选;或者说,用这些人试错概率会低一些;这就好比一种很基础的信任分或印象分。试想一下,一位哈佛毕业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获得的尊重要远大于鄙视吧?至少没人会说你笨吧?就是所谓的“信号”!而类似这样的几个“信号”连接起来,很可能就贯穿了人的一生:读好的学校,进好的企业,有优秀的业绩等等。 2 除了“信号效应”,考上好的大学还能至少拥有三项优质资源: 教育资源 毫无疑问,顶尖大学都会用最好的教育资源来培养这批最优秀的学生,由此衍生出的隐形效应也不可小觑。我在斯坦福就读期间,教务长是一位黑人女性,名字叫:赖斯。她后来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赖斯当时教了一门课叫做“外交关系”,是选修课。我的一位同学选了这门课,因而结识了赖斯并且得到了她的赏识;到后来赖斯去白宫任职时,就带上他作为助理一起去了华盛顿,这也就开启了他的从政之路。可以说,赖斯影响了他整个职业生涯和人生轨迹。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巴菲特。 众所周知,巴菲特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在校时他非常钦慕比尔·格雷厄姆(Bill Graham)教授,并多次请求为其免费工作,但比尔·格雷厄姆拒绝了他。虽然如此,巴菲特仍然坚持不懈,直至教授最终同意录用他。值得一提的是,比尔·格雷厄姆当时不但是哥大的教授,还拥有一个投资组织,有机会让学生进行投资学习和锻炼。类似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顶尖教授通常有着极为丰富的能量和资源,有时他们的一个决定或一封Email就能改变你的未来。 海外交流资源 几乎所有好的大学都会在世界各地建立海外资源平台。比如斯坦福大学在海外就有多达九个分校,遍布亚欧各个国家;哈佛则是和多个国外顶级大学保持紧密合作,使得学生可以进行互换或交流。 除此以外,世界500强公司也为会这些大学敞开大门,吸收更多学生在读期间进行工作实践。我当时在斯坦福大学,自第二年开始每个暑假便会去一个国家的分校读书和实习,比如大二回到中国,在惠普中国总部实习;大三去了日本分校,在日立公司实习了一段时间;大四的时候是去了德国分校,暑假期间在博世公司实习。这些机会和经历无疑对今后的发展很有帮助。 社交资源 也就是同学之间的朋友圈。在顶尖大学里,同学之间也有各自的团体。比如美国最有名的兄弟会叫骷髅会(Skulls and bones),是17世纪在耶鲁大学创立的。美国一些最有名的政治人物,比如布什父子,就是骷髅会的成员。因为有这样的一个人脉圈,所以他们可以在很多事情上获得你难以想象的助力。国会,最高法院,或是大企业中,你常常会发现骷髅会员的身影,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主流社会中的权利核心真正的运行本质。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耳熟能详的圈子和人脉,最常见的就是校友会;绝大多数情况下,职场交往中一旦遇到校友总是能“见面三分亲”。在美国,校友还有一种功能,称之为:信息性面试(Informational intervie);就是校友之间相互请教一些职场信息。我现在还会接到很多这样的电话,比如哈佛商学院的某个校友联系我,询问一些问题,像是“我对中国的创新很感兴趣,能不能和你聊聊,听听你的一些经历”等等,一般情况下校友都乐意分享。 3 从以上角度看,上什么样的大学似乎真的很重要。但如果没考进一所好大学,难道人生就没有未来了吗?并非如此。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就曾被普林斯顿大学拒之门外,他后来上了一所非常普通的北密歇根大学,但后来凭着个人的努力,最终成为了星巴克的CEO。 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从德克萨斯-奥斯汀大学中途辍学,创建了戴尔公司(Dell),他后来甚至都没有重返学校拿正式学位。 据2018年USNews的相关统计,500强企业中的前100家公司的CEO里,只有14位毕业于常春藤大学,11位毕业于美国境外大学,其余大多从公立大学或小规模的私立院校毕业。可见,虽然顶尖大学能给与学生更多的无形资源,但是否成功还真不是因为你上了哪所大学。毕竟文凭只是敲门砖,在企业在招收新人时,可能会更多地倾向于名校生;而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他们更看重的则是应聘者的业绩、经验和思路,而不是毕业于哪所大学。从这方面来看,具有“成功者思维”要远比名校文凭重要得多。什么是“成功者思维”?即具有“丰盛心态”,自信、乐观、相信自己有能力获得任何想要的资源,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匮乏心态”;认为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各类“匮乏”:缺钱,缺人脉,缺技术,或是自己就缺一张名校文凭。可以说,具有“丰盛心态”还是“匮乏心态”,才是决定一个人事业走向的关键因素! 因此,上什么样的大学,很重要吗?重要,也不重要。考入名校,你能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和人脉,也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但仍需要继续努力。没有考上名校,不必失望,也不要气馁;这只是前行路上的一颗小石子。说到底,教育的最终目的何在?只是为了进入名校吗?我觉得并不是。也许你已经足够努力了,最终没能考上北大,清华,哈佛、耶鲁,但在一路成长和追求的过程中,你逐渐具备了顶尖大学所欣赏的、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和心态,这样的你,就算暂时得到了未如人意的结果,相信未来的成功几率也会比普通人高很多! 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并非因你毕业于哪所大学,而是你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