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BLOG精英身份为什么说留学生父母才是最苦的那群人?(上) 2019年12月18日 精英身份 小编见过太多的留学生家长,提起自己在国外念书的孩子总是无比骄傲的,不只因为他们的孩子可以学习不同文化、接受不同教育,也因为孩子们一个人出国,自理、自立、自制能力都很强。但送孩子出国的烦恼也很多——普通家庭送孩子出国,就怕孩子在国外受委屈。国内的家长不得不省吃俭用,让孩子在经济上宽裕点。中产和富裕家庭也有自己的苦,钱给多了担心孩子在国外学坏,钱给少了自己又心疼孩子,总是掌握不好尺度。但对所有家庭而言,最担忧又无能为力的还是父母和孩子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一肚子的思念说不出。孩子的阅历越来越丰富,但自己每次能问的却只有:吃得好吗、睡得香吗、钱够花吗? 可以说,思念,是所有留守国内的留学生家长们共同的苦。 2019年即将过去,这个季节既是辞旧迎新的季节,也是阖家团聚的季节,然而远在异国他乡求学的留学生有诸多却身不由己,有的人甚至好几年都没回去过……去年这个时候,有这样一个视频刷爆了留学圈,视频里集合了许多留学生父母看到偷偷回家的孩子时的惊喜反应,小编看了都有些泪目。 1号同学一路跟踪逛街的妈妈,当妈妈发现女儿时一脸疑惑,从头到脚打量一番后才反应过来,笑得合不拢嘴。 2号同学串通闺蜜先把妈妈约出来,然后突然从商店跳出来,妈妈先是激动地不知所措,下一秒两人一起开心到抹泪。 3号同学敲开家门后,妈妈的反应非常可爱,一边藏不住内心的喜悦,一边还假装生气“打”他几下,怪他不提前说一声,然后紧紧握住他的手不放,赶紧拉进屋。 留学生家长们交着比别的家庭高得多的学费,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为子女规划学业前途,还要经历与子女远隔万里的挂念、担忧、孤独。 低龄留学的家长们尤其辛苦,青春期是孩子三观树立和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身边发生的每件事都可能对孩子产生一生的影响。因此,低龄留学的家长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业和生活,更忧虑孩子的心理健康。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解决留学生父母的相思之苦、牵挂之痛? 相信绝大多数中国家庭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或家庭移民美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机会,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国际人才。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宇沃资本美国董事长黄征宇先生的家庭中: 30年前,宇沃资本美国董事长黄征宇先生的父母,放弃在中国的一切移居美国,唯一的原因就是想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未来。在这当中,他们走过很弯路,交了很多生活的学费,才获得现在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 30年后,黄征宇先生拥有了辉煌的履历和大家眼里“开挂”的人生。高中时他就一直是学霸级人物,毕业时同时收到加州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斯坦福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工业工程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之后,又在哈佛商学院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职场上更是一路好风顺水——在英特尔工作七年时候达到了董事总经理的职位。此后又成为了第一位出生于中国大陆的白宫学者,在完成任期后他回国接连创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 虽然在这些经历中,他也经历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和考验,但这没有成为他的包袱,而是成了他继续前行的动力。他停下脚步、反思自我、虚心求教、不断学习、时刻督促自己知行合一,终于利用自己丰富的东西方经历和独特的东西方视角,磨砺出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留学美国、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移民美国,宇沃希望可以更多地帮助这些留美学生和移民家庭。让他们真正有机会成为世界公民,把孩子培养成为未来国际化的精英领袖的同时,实现整个家庭的终身学习和共同成长。 黄征宇先生独创的方法论中,就有许多改变思维故事、融洽亲子关系、帮助家庭共同成长的方法。小编在这里为各位留学生家长挑选了3个实用的思维方法,希望对各位留学生家庭有所启发。 01【打破坏唱片】 找到每个矛盾背后的故事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曾说过: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已形成的性格。中国也有一句类似的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因为绝大多数思维故事形成于童年时代,对我们整个人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什么是“思维故事”呢? 在外部客观事物和人的主观判断两者综合影响下所形成的对某类事情的基本反应,也就是人们后天形成的第一反应,我们可以形象地称之为“思维故事”。每个人和父母、和原生家庭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成长过程中、甚至成年后对某一类事情产生的负面情绪,常常来自于童年时和原生家庭之间发生的某件事引起的“思维故事”。 对这种事情,美国人常常会提到一个词,叫坏唱片(Broken Record),意思是保持同样的想法,说着同样的话,重复同样的内容,不断循环往复地发生。想要打破这种“坏唱片”,就要挖掘自己的“思维故事”。 黄征宇先生就在《思维故事》中分享过自己的坏唱片: 在童年时,每当我做出些成绩,很开心地想和母亲分享时,她却从不给我任何称赞或肯定。我多希望她能够表扬我、以我为骄傲,可她偏偏就是没有。 现在我早就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事业。可是每当谈到我的工作,母亲还是跟以前一样,告诉我有些事应该做得更好。而我的坏唱片也跟着再次响起——她又在数落我,然后我反驳道:“我早就不是小孩子了,你不要再管我,我可以自己做主!” 慢慢地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和母亲总是陷入这样的坏唱片?我多次问过母亲:“为什么你总是对我不满意?”母亲却说:“没有不满意啊,其实我非常以你为豪,但我怕你骄傲之后就不再进步,所以我尽可能少地表扬你。” 她的这个思维故事就决定了,不管我做到了什么,跟她说了什么,她听完即使觉得很满意,也不会给我表扬或鼓励。这个思维故事对我的影响其实很大,我也很少给别人鼓励,很少会对别人说“你这个做得太棒了!”“你做得非常好!”也是从这时起,黄征宇先生才意识到,如果想打破坏唱片,就要先改变自己的思维故事,让母亲固有的思维方式不再能影响他。他拆解了内心的炸弹,导火线失效,才能真正找回自我。之后,母亲看到了他不再需要外界的赞美证明自己,拥有了完整的人格,便也不再怕过多的表扬会使儿子骄傲,不再吝啬给儿子鼓励。 其实对留学生父母也是一样,父母脑海里的孩子总是不懂事、长不大、和自己越来越疏离。但是不曾想到,身处异国他乡,孩子的所见所闻所学都是父母接触不到的。要缩短和孩子的代沟,父母就先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故事,抛弃对孩子童年的刻板印象,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爱,学会接受孩子的新思维新认识。 *父母以身作则、换位思考后,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找到每个矛盾背后的思维故事,就是帮助父母和子女更多地换位思考,给与对方更多理解。 02【学会“和成式沟通”】 不愿先做出改变 只能愈行愈远 日常沟通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一类句式,诸如“是,但是……”、“你说得很对,但是我觉得……”、或者“不,我不同意,我觉得这件事情应该是这样的……”。和成式沟通非常简单,就是用【是的,然后】(Yes…and…)来替换【是的,但是】 或【不】(Yes… But…)。这个改变看似很小,却能解决很多矛盾。这种沟通方式不仅能用在企业里的管理关系,也能用在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 在2018年“终身学习·超越成长营(Exponential Growth Camp)”中,就有一对陷入“坏唱片”循环中的母女。初中的女儿想要去海外留学,但母亲不同意,于是两人不止一次发生争执,都不理解为什么对方就是不体谅自己。在现场,黄征宇老师运用“和成式沟通”的方式,为她们进行了一次调解。 首先,黄老师让两人还原了以往交流的场景: 女儿:“妈妈,我要去美国读书。”妈妈:“不行,美国太危险了,到处都是吸毒的,还有枪杀案,不能去。” 女儿:“我知道这些,但我现在在学校太难受了,我想要更开放自由的教育。”妈妈:“但是美国还是太危险了,你会学坏的,不能去。”在这段对话里,女儿和母亲各执一词,只是一味地陈述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这样的沟通就像两条平行线,永远都没有交集的可能。但是换一种沟通方式,可能就不一样了。女儿想去美国留学,那她可以先陈述自己的理由:女儿:“妈,我想要去美国读书,因为美国有最好的教育制度,能让我更好地成长。我不喜欢应试教育,上课听不进,学得也不开心。” 妈妈:“是的,我知道你在学得很辛苦,你也尽力了。美国的确也挺好的,然后可能有一些不确定性你不是很了解;我会为你的安全担心。你现在年龄还小,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成熟,一旦有事,爸妈不能立刻赶到你身边帮你,所以,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准备好了?” 女儿:“是的,我现在年龄还小,您的担心是对的。然后我在网上做过功课,发现也有和我差不多年龄的留学生,他们一般会住寄宿家庭,我想我可以尝试一下。”通过这一轮的沟通,妈妈知道了女儿的苦恼,女儿也了解了妈妈反对的原因,双方也开始循着对方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女儿接下了妈妈的礼物,知道妈妈只是在担心你,所以女儿需要提出方案,告诉妈妈自己没有问题,再把这个礼物还给妈妈。 换一种沟通的方式,双方就不是在一味地重复自己的观点,而是在接受对方观点的前提下,让对方能更理解自己的观点,让整个对话朝着一个中间点不断靠近,最终目标达成一致。 事实上,和最爱的人沟通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他们最了解你,也最能勾起你的坏情绪。 花点时间,把自己代入在对方的角色里,用“是,然后”的方式与我们最爱的人沟通,完全可以有机会获得一个更好的结果! *和成式沟通,让留学生父母和子女之间有限的每次沟通更加温暖、更加有效。 03【寻找人生意义】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世界上有很多亿万富翁,白手起家,出身贫寒,历经人间疾苦,在创业的过程中更会历经无数失败,有时穷困潦倒,甚至颠沛流离,但仍然可以咬牙坚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创造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思维故事——人生意义,给自己的整个人生奠定方向。他们在人生意义的支撑与引导下,把情绪视为信号与工具,用来帮助自己达到人生目标。 一个人真正拥有了自己的人生意义,才能做到“牺牲”,为了一个长期目标放弃短期的快感,甚至承受痛苦。 为了它,我们可以什么都不要,抛开无谓的享乐,不再软弱和懒惰,压制欲望和需求。 如果没有这个人生最重要的思维故事,人就会容易陷入一味追求快感的困境。比如,什么好吃就不停地吃,出去玩很舒服就拼命地玩,吸毒感觉好就去吸毒……明明对我有帮助的事,但如果没有舒适感,就不做……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这样浑浑噩噩地虚度着年华,不停去追逐那些会让自己产生快感的情绪信号,片刻享受之后,很多人都觉得空虚。 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和选择去收获幸福,建立自己的人生意义。留学生父母要先找寻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再引导孩子设立自己的目标和人生意义。一旦有了目标,留学就不止于留学,而是为长期目标努力的过程。 向着人生意义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达到阶段目标的喜悦,可能会因为遭遇挫折失败而失落沮丧,但我们还是会感到幸福,因为距离人生意义越来越近。这些情绪无论好坏,都是过程中的一部分,都是点缀人生意义的一部分,都是组成幸福的一部分,都是有价值的。 *任何人都不能指望他人先改变,而是要先改变自己,再用自己的改变影响他人。要对孩子进行人生指导,无疑就是要帮助孩子进行自主思考、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而在这之前,父母要树立榜样,先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 以上就是3种非常实用的思维训练方式,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练习,运用在和孩子的实际沟通中。下篇里,小编还会向大家介绍留学生家庭实现长期陪伴的几种途径。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