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BLOG征宇聊美国征宇聊美国 | 美前驻华大使为何说美国已像希特勒时期 2020年5月9日 征宇聊美国 近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了前任美国驻华大使马克斯·博卡斯(Max Baucus)。 (CNN)主播哈拉·戈拉尼(Hala Gorani)在推特上传了对博卡斯的采访视频 针对近期美国政府的对华态势,博卡斯表示,“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类似于乔·麦卡锡时期,还有点儿像上世纪30年代希特勒时期的德国;当时很多人都知道事情不对,他们知道这是错的,但他们没有站出来说点什么,他们感到害怕。” 当主持人问道:“你这是在刺激(美国政府),还是真的认为政府和希特勒有相似之处?”的时候,博卡斯回答说:“美国很多人都知道对中国的种种攻击是不负责任的,也知道如果继续下去,将会为此付出很大代价,但他们不敢说出来,因为说出来就会遭受到抨击。” 1、一位走遍中国的驻华大使 马克斯·博卡斯曾于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在此之前,他曾担任蒙大拿州联邦参议员超过35年。 在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期间,他曾给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在任期内走遍全中国。四年之后,他顺利完成了这一目标,访问了除台湾以外的全部省份。我曾和他做过一次简短的交流。那是在他离任前,在哈佛上海中心举办的一场晚宴上;当时,他还做了一次演讲,分享了担任驻华大使的一些趣事。他提到一开始对中国的“敬酒文化”有点水土不服;他说,刚来的时候和一位中国官员在宴会上寒暄,他发现这位领导只是向他敬了一杯酒就离开了,他当时就想,这位领导怎么这么不礼貌?因为在美国,主人一般会坐在宾客旁边,不会很快离开。但后来他发现,这位领导给在座的每位都逐一敬酒。这种中国式的待客之道在美国人眼里非常新奇,他后来发现,这种敬酒方式也有好处,就是可以和每一位宾客都形成单独的互动。除此以外,他后来也接受并学会了其他的“中国式礼仪”,比如,在宴会结束后将客人亲自送到门外,这也给宾主之间的单独互动创造了条件;当然,他后来也慢慢习惯了喝高度数的白酒。 马克斯·博卡斯还总结说,这是他做过最好的一份工作。我当时就问他:经过四年的在华工作,相比以前对中国的认识,你觉得最大差别在哪里?他提到了这么几点: 第一,他发现中国人真的很富裕。特别是一二三线城市的中国人特别有钱,这有些颠覆他以前的想法。第二,中国人开始懂得提出自己的诉求,也能获得良好的回应。 比如雾霾问题,大家对此都有很大的不满,而中国政府很愿意倾听这方面的民意,越来越重视,对此问题也积极落实更多的改善措施。 第三,东西方交流的差异。 一开始他和中国的官员接触的时候,发觉他们开篇会讲很多,往往半小时、一个小时这么地讲下去。作为美国人,他一开始很不好意思,因为出于礼貌不应该插话。但后来发现,如果你不提问,中国的领导们就会一直讲下去,可以讲很久。而在这个过程中你能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中方不仅不介意,而且还会很认真地倾听,并给予回答。他觉得中美之间类似这样的差异很多,重要的是能不断地了解和互动。从最后两点中,他很明显地感觉到中国人和中国政府更加成熟了,特别在经济层面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在沟通上有更大的空间。 最后,他也提到说,四年的驻华大使工作,让他对中国的印象非常深刻。虽然中美之间有摩擦,有矛盾,也有发展上的不平衡,但他同样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2、美国政客爱提中国又远离中国 正如我多次提到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中国都是被谈论和攻击得最多的国家;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大选的一项“传统”。例如2012年的大选,奥巴马和罗姆尼在一场仅90分钟的电视辩论中,提到中国的次数就多达22次。到了2016年,特朗普更是最喜欢把“中国”挂在嘴边,曾有媒体搜集特朗普谈论中国的视频片段,足足长达了三分钟。另一方面,和中国走得很近,对美国政客而言又并非是一件好事。 就比如前任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他曾经有望在2008年和奥巴马竞争总统,但由于他在中国的这段履历,竞选对手就针对性的播出他讲中文的片段,以此攻击他有“manchurian candidate”(被其他国家买通的间谍)的倾向,最后洪博培不得不退出竞选。 因而,对一些处于“上升期”的美国政客来说,被派到中国担任职位对其政治生涯并没有什么好处。而愿意被派到中国的政客,通常已处于政治生涯的最后一站。比如马克斯·博卡斯,他是中美建交以来上任时年龄最大(72岁)的驻华大使,在政治上没办法再向前一步了,但卸任后可以扩展其他非政治事务,那就很愿意来中国。由此看来,前任驻华大使马克斯·博卡斯在远离美国政治的核心圈层之后,才直率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也就不难理解了。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第一,他发现中国人真的很富裕。特别是一二三线城市的中国人特别有钱,这有些颠覆他以前的想法。第二,中国人开始懂得提出自己的诉求,也能获得良好的回应。 比如雾霾问题,大家对此都有很大的不满,而中国政府很愿意倾听这方面的民意,越来越重视,对此问题也积极落实更多的改善措施。 第三,东西方交流的差异。 一开始他和中国的官员接触的时候,发觉他们开篇会讲很多,往往半小时、一个小时这么地讲下去。作为美国人,他一开始很不好意思,因为出于礼貌不应该插话。但后来发现,如果你不提问,中国的领导们就会一直讲下去,可以讲很久。而在这个过程中你能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中方不仅不介意,而且还会很认真地倾听,并给予回答。他觉得中美之间类似这样的差异很多,重要的是能不断地了解和互动。从最后两点中,他很明显地感觉到中国人和中国政府更加成熟了,特别在经济层面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在沟通上有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