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学生都要做的一道选择题

时光倒流回到2000年,我在斯坦福大学已经修完了三个学位,分别是经济学学士、工业工程学士和计算机科学硕士,马上我就要从斯坦福大学毕业。毕业前,和很多同学一样,我面临就业的选择问题。而每所大学一谈到学生就业,其实都首先跟这所学校的风格和特点有密切关联,所以在讲我自己的就业选择经历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先讲讲斯坦福大学的风格,以及斯坦福大学怎样实现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斯坦福大学校训最早是一句德文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翻译成英文为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中文就是“自由之风永远吹拂”。这句话传自 16 世纪的德国人类学家修顿(Ulrich von Hutten)。校训的含义就是鼓励和保证学校师生能自由无阻地从事教学和相关的学科研究。

 

所以,其实不难想象从斯坦福走出来的是些什么样的学生,以及他们会选择做什么事情。与盛产总统的哈佛大学(8位)、耶鲁大学(5位)形成鲜明对比,斯坦福大学迄今为止只出过一位美国总统,他就是1929年上任的第31届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校内标志性建筑胡佛塔即以他命名。胡佛自称是斯坦福的第一个学生。1891年斯坦福建校后,他作为第一批学生进入地质学系,又恰恰是第一个住进校舍的学生。

 

斯坦福大学一共拥有58位诺贝尔得奖者、5名普利策新闻奖得主、277位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158名国家科学院院士、104名国家工程院院士。但这可能还不是最特别的,斯坦福大学校友最耀眼的群体是那些伟大的企业家们,他们创立了很多著名的公司,当中包括:谷歌(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雅虎(杨致远和大卫·费罗)、惠普(威廉·休利特和大卫·帕卡德)、SUN电脑(安迪·贝克托斯海姆,值得一提的是SUN原本为“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斯坦福大学网络”的缩写)、思科(桑德拉·勒纳和伦纳德·波沙克,他们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对教师夫妇)、领英(里德·霍夫曼)、nVIDIA公司(黄仁勋)、耐克(菲尔·奈特,在2016年2月刚捐4亿美元助斯坦福设全球最大规模奖学金)、Gap(多利斯·费舍尔)、硅谷图形公司、VMware公司、MIPS科技公司等等。在斯坦福校园里,很多建筑都是以人名命名的:Gates、Allen、Moore、Varian、Hewlett、Packard、Clark、Plattner、Yang、Huang,这些建筑的名字很多都来自于校友们的赞助冠名。

 

如果说看这些名字还不够说明问题,那我们可以用脚步来丈量斯坦福与创业者或者说科技公司的距离有多近:从学校四方形广场向外走,首先就会到达Facebook全球总部(Facebook诞生于哈佛,但在那里却没找到合适的风险投资公司,后来硅谷的著名天使投资人Peter Thiel出资入股Facebook,于是Facebook就搬到了硅谷),而再往外走不到4英里就到达Google总部,如果要去拜访特斯拉也很方便,开车12分钟就能到达。

 

如果说仅仅靠斯坦福大学的校训和校风就产生这么多科技创新企业肯定是不现实的,在斯坦福大学周围之所以聚集了那么多知名企业,其实最早是来自于一个“离经叛道”的想法——1951年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副校长弗瑞德·特曼(Frederick Terman)提出了一个构想:将八千多英亩校园中相当一部分以极低廉、只具象征性的租金,长期租给工商业界或毕业校友设立公司,再由他们与学校合作,提供各种研究项目和学生实习机会。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研究园区Stanford Research Park就这样诞生了。

 

科技是生产力,知识是科技的基础,大学是生产知识的最重要地方,这一系列的逻辑关系推动着大学把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也借助于科学技术取得 发展、创新。斯坦福大学的迅速崛起,是与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园区的创立直接相关的。今天全世界的大学都仿效斯坦福大学的做法,到处建立大学研究园区,不得不说斯坦福大学实现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stanford

 

话题说回我自己,我在斯坦福大学的五年时间里总共修了三个学位,分别是经济学学士、工业工程学士和计算机科学硕士。我马上就要毕业了,而2000年那一年正值美国互联网泡沫时期(1995-2001年)。在初期,人们只看到互联网具有免费出版、即时性、世界性等特性,但逐渐人们开始发展出网上的双向通讯,并开启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电子商务和全球范围的即时群组通讯。这些概念一下子迷住了很多投资家和年轻人,他们认为这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将会兴起,并期望成为首批以新模式赚到钱的人。于是,我们这批计算机系的应届毕业生瞬间成了“当红炸子鸡”,成为各个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公司在硅谷地区的重要争夺对象。

 

记得毕业前的那段时间,几乎每个晚上,那些IT公司都会在计算机系专用的实验室里举办免费的“披萨派对”,他们提供美味的披萨和饮料,就只为了创造机会和优秀学生聊上两句。一些更激进的公司甚至想出了“投简历抽大奖”的点子,只要投一份简历,就有机会赢一辆宝马汽车!

 

斯坦福校园里也有校园招聘会,我记得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在校园招聘会上逛了一圈,大概就收到近10份的直接面试邀请。最夸张的是有一家IT公司的招聘经理,他只是刚知道我是计算机系毕业生,我甚至连简历都还没递给他,他就对我说:“你就加入我们吧,我给你的是10万美元的基本年薪和足够你退休过一辈子的股份。你就为我们工作四年,然后就计划退休之后做什么吧!”

 

事实上这样极具煽动性的话语和疯狂的事情在当年并不少见。我和我的同学们还专门讨论过:如果30岁之前退休,我们这辈子应该做什么。去海滩玩?还是去一个贫穷小国帮助那里的人们?还是把这奇妙的经历写成一本书?或是回去学校继续读书?在那时候,尤其当所有人都很狂热的时候,我们真的认为这不是一个梦想,而是一件完全应该发生的事情。

 

加州的文化和西海岸的精神是可以做更多的创新而不是担心失去什么历史上的东西。于是,在那样一个互联网泡沫最鼎盛的时代,我的很多同学们甚至拒绝了IT公司抛来的橄榄枝,放弃了优厚的薪资待遇,选择了自己创业。因为在当年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大都认为我们的使命就是改变整个商业制度,把所谓的“商业”进化成为“E商业”。在不久的将来,所有企业可能都要加个“E”的前缀,这个“E”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沟通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改变整个社会。当然,许多年后的今天再回看当初,我们那时的预见和设想已经慢慢成为现实,但当时却很少有人想象得到仅过了一年这些泡沫都被挤破掉。到了2001年,互联网泡沫全速消退,大多数IT公司在把风投资金烧光后停止了运营,许多公司甚至还没有盈利过。

 

我当时并没有选择创业,这在以“创新和创业”为特色的斯坦福并不多见。为什么呢?作为一个毕业生,我并没有那么大的智慧准确预测到互联网泡沫消退的时刻来临。但在当时那个疯狂的环境下,我非常清楚地看到:那些早几年创业的学长们,他们大多是被时代潮流推着往前走,或者说是什么热门就做什么。虽然在创业初期,他们的公司融到了很多钱,但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真正在做什么,毕竟融一笔巨资和创造一个具真正革命性且造福于大多数人的划时代产品,这还不能直接划等号。而他们的创业伙伴可能只是比他们早一两年从斯坦福毕业的学长,又或是同时期的好友和同学,谁也没有成熟的经验来经营一家创业公司。于是大学毕业就创业的所得经验,往往就是学习从一个失败到另一个失败。而最重要的问题是,整个公司没有人知道发展一家创业公司的具体流程是什么,该如何管理和经营,又该如何制定战略发展方案。每个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接受一次又一次碰壁。

 

当然,并不是所有大学毕业就创业的人都失败了,但的确成功率远比中国成语“九死一生”还要低得多。所以经过观察和反复思考,我就清楚地知道,马上创业这可能是个赚钱的好方法,甚至可能可以提早退休,但如果只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或者说为了赚钱而创业,这从来不是我的意愿,而且对我长期的职业生涯和事业发展来说并没有帮助。

 

所以我当时的目标就很明确,我需要的是进入一个真正成功的大企业,他的内部有很好的企业模式,有很好的管理者,有很规范的流程,而我可以从中学习到美国企业里最好的一套管理模式。也只有这样,对我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才更有帮助。

 

因此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我选择进入了英特尔公司。当我告诉我的同学这个决定的时候,几乎没人可以理解我的选择。他们都觉得英特尔是一只巨型的恐龙,他们冲我喊“我们的使命是创造未来,怎么可能加入一个恐龙型企业?”但是我深知那里有我需要的东西:在一个世界500强企业里,有最优秀的人和流程值得我学习,这些是我在书面里是学习不到的,也是在一个创业公司当中可能学习不到的。当然,我不会放弃创业的梦想,但在实现它之前,我需要好好吸收“能量”。

 

 

【TIPS】

在美国,应届毕业生应如何找工作

和中国一样,美国的应届毕业生们也会面临就业问题;每年,美国都有约一百多万的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那在美国找工作的正确姿势是什么呢?

一、提前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在四处投放简历之前,先给自己做个规划,到底自己要什么?喜欢什么?比如,我当时很喜欢高科技,但是我也很喜欢去了解有的公司为什么能成功,而且是获得巨大的成功?他们是怎么从一个想法到可以制作一个影响全世界的产品。而我知道这两样东西在一个小公司可能一开始是找不到的,所以我选择去一家大型企业。

二、积极拓展自己的人脉圈

美国的一项研究调查表明,所有就业机会中,至少有一半机会来自熟人渠道,例如父母、同学或朋友的介绍,所以在校园时期就拓展自己的人脉圈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教授的一封推荐信或者朋友的一个推荐都会让你事半功倍。比如我进英特尔公司,就源于当时一个同学的引荐。

三、实习经验很重要

对公司来说,一个应届毕业生的实习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的实习经历和申请全职的职位有一定的匹配度那就更好了。对毕业生而言,实习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可显示出你能否胜任所申请的职位;所以,建议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利用一切资源做一些实习的工作。我在大学的时候曾分别去了斯坦福大学位于日本和德国的分校读了一个学期。暑期的时候在日立公司和博世公司分别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习,这两段实习的经验让我获益良多。

四、积极参加校园的各种招聘活动

和中国一样,每到毕业季,美国各个大学的校园里都会不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大型的会有几百家公司参加,小型的也有几十家。很多优质公司都会选择在各大校园招募“生力军”,为培养人才输送“新鲜血液”。一般来说在招聘会的前几周,学校就会列出公司名单,同学们可以提前做好背景调查,选择符合自己的公司和职位,并做好充分的应聘准备。

五、调节心态,坦然面对失败

对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而言,简历投递后的石沉大海,面试之后的音讯全无有时候会是一个常态。求职的路上的碰壁并非全是坏事,在斯坦福的时候,我的教授就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在刚出校园的时候,我们在失败上所花费的成本几乎为零,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在低成本下做各种尝试,重要的是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这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会很有裨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