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率万分之二的白宫学者如何申请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韩愈《马说》

 

在中国,我们习惯把杰出人才比喻为千里马,把发现千里马的人比喻成伯乐。在美国政府就有这样一套“伯乐机制”——White House Fellowships,通常翻译成“白宫学者项目”。而我很荣幸有机会成为2009-2010年那一届的白宫学者。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当时申请的一些有趣情况,另外还会在我所出版的书中谈到更多具体的工作经历,还会首次揭露我近距离接触到那些美国最核心领导人极其鲜为人知的一面。

 

2009-2010届白宫学者与总统奥巴马的集体留影

2009-2010届白宫学者与总统奥巴马的集体留影

 

 

白宫学者项目的起源

白宫学者项目创办于1964年,当时正值越南战争时期,美国也处于一个思潮涌动的时代,很多年轻人因为越战的原因对政府非常反感,他们觉得政府欺骗了人民,从而使他们卷入了一场不该被卷入的战争。而美国的兵役制度,也导致很多不愿意去打仗的年轻人不得不走上战场。所以在当时,美国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对政府的不信任度跌到了历史的低谷。

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当时的总统林登·约翰逊(Lyndon Baines Johnson)采纳了各方建议,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人才甄选机制,让这些人才通过亲身体验联邦政府的高层运作,提高他们参与国家事务的意识——这就是白宫学者项目的由来。约翰逊总统表示:设立这一项目的宗旨是为有天赋和充满活力的年轻美国人创造条件,替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关怀公共事务的未来领袖。

于是从那时候开始,每年美国政府就从全美各地选拔各行业中最优秀的年轻人,并直接把他们安排在核心行政系统的一级官员身边工作。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这些未来的行业领袖可以把一些理念灌输入整个社会,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信息通达。

第一届白宫学者留影 (照片来自:白宫学者基金及联谊会)

第一届白宫学者留影
(照片来自:白宫学者基金及联谊会)

 

 

白宫学者项目的成就

自1964年至今的五十多年,白宫学者项目已经诞生了超过800多位白宫学者,很多人走出白宫后成为了美国各个领域中的精英,其中比较知名的有以下这些:

美国前国务卿柯林·鲍尔(Colin Powell)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罗伯·乔斯(Robert L. Joss)

纽约证交所前主席马歇尔·卡特(Marshall Carter)

李维斯服饰(Levi Strauss)前CEO罗伯·哈斯(Robert D. Haas)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前董事长汤姆·约翰逊(Tom Johnson)

美国陆军上将韦斯利·克拉克(Wesley Clark)

普利策奖得奖作家多瑞丝·基恩斯·古德温(Doris Kearns Goodwin)

美国第十巡回上诉法院前审判长迪纳尔·瑞斯·塔恰(Deanell Reece Tacha)

 

这么多白宫学者当中,最为中国人熟知的一位应该非赵小兰女士莫属,她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白宫学者。赵小兰于1983年成功入选白宫学者后,她成为了罗纳德·里根总统顾问密斯先生的特别助理,负责交通运输及贸易领域的工作。据我所知,1983年报名申请白宫学者的共有5.5万人,经过多轮筛选,最后录取的仅有13人,赵小兰是其中最年轻的,也是惟一一位华裔女性。

2001年1月11日,当选总统后的乔治·沃克·布什提名赵小兰出任美国劳工部部长。赵小兰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同时也是内阁中的第一位亚裔女性。

 

白宫学者的申请过程

白宫学者项目每年招收约10-15人,基本条件是:申请者必须是美国公民,有双重国籍者一旦被选中,必须放弃非美国国籍。年龄一般在28至36岁之间,除了受过高等教育,在自己所在领域要有优异的表现,具备杰出的领导才能,还要经过至少5位来自原工作单位/企业、在社会上有声望的人士进行推荐,之后更要经过长达9个月的笔试、面试和严格的社会安全背景调查考核。

正因为有了这些严格的甄选条件和环节,加上每年该项目的申请者都有成千上万人,导致录取率往往很低,像1983年赵小兰女士的那一届录取率只有万分之二。

在申请白宫学者之前,我在英特尔总部工作。有一次,我和英特尔的独立董事Reed Hundt交谈,他曾受克林顿总统任命为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当我们讨论到一些关于跨国合作的话题时,我对美国政府在某些问题上的态度不是十分清楚,甚至有些困惑。Reed Hundt就向我提到了白宫学者项目,他说:“我建议你去试试,如果入选,那将是一个很特别的经历,相信你能在白宫找到之前那些问题的答案。”坦率地说,在此之前我从未听说过白宫学者项目,然而在听了他的建议后,我认真地做了研究。我对这个项目产生很大的兴趣,于是不久之后我就正式提出了申请。

 

白宫学者的申请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开放申请阶段(Live Application Period)

一般从前一年的11月开始,到第二年的1月结束,有意向的申请人按照政府要求填写各种申请表格,提供各种材料和信息(其中尤其包括社会安全背景信息)。

  1. 区域筛选阶段(Regional Finalist Selection)

一般是3至4月份,候选人会被告知已通过前一轮的筛选,然后按照具体的面试地点及时间参加区域面试。在这一阶段,政府必须要对候选人完成初步的背景调查。我记得我在这个阶段的面试被安排在洛杉矶,主要是洛杉矶的一些前白宫学者或前官员对我们进行面试,比如前洛杉矶市市长和前联邦法院院长都是我们的面试官。

  1. 全国公示阶段(National Finalists Notification)

通常在5月初,从区域筛选中脱颖而出的候选人就会被公示到政府相关网站上,并且开始接受进一步的、更严格的安全背景调查。

  1. 筛选周末(Selection Weekend)

到了6月份的某个周末,大概有30名候选人会被邀请到华盛顿进行第二次的面试。这次去面试的机票和住宿费用都是政府承担的。到了这个阶段,面试官的级别就非常高了,他们都是由总统特别指定的政府要员,或者是白宫学者委员会的核心成员。

 

我记得在这一轮的面试里,我见到了美国著名建筑师Maya Lin,她是越南战争纪念碑的主设计师;我也见到了Wesley Clark,一名退役的四星上将,曾经是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长官;还有一个面试官是Paul Sarbanes,他曾是美国参议员,接下来我遇到了很有名的媒体人Tom Brokaw。类似这样的12个人组成了面试小组,他们会轮流或者搭配着对我们进行面试。有一些细节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印象也特别深刻。

由于我是进入Selection Weekend申请者中唯一的华裔,而且10岁前我一直生活在中国,之后才到美国,这样的经历在白宫学者里很少见到,所以当时Wesley Clark,这位前欧洲盟军最高统帅就问我:“如果中国和美国发生战争,你会忠于哪个?如果美国需要你,你会怎么选择?” 这看上去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尤其当这个问题来自一位四星上将(美国国会规定,美军的五星上将军衔只在战时授予,所以和平时期的四星上将基本就是最高军衔)。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他说:“我一直想成为中美之间的桥梁。为什么我要把它当成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使命,并为之付出努力,就是因为我不希望您说的这件事会发生。如果我没有努力去做,特别是像我这样的很多人没有做到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情,那两国之间才会发生像您所说的战争。而如果我们做到的话,就会避免这件事情的发生。”

另外,著名媒体人Tom Brokaw的问题也很特别。他说,我70年代末去过中国,我住在上海当时还算不错的一个酒店(和平饭店),就在外滩边上。酒店的房间里没有空调,那时候正好是冬天,非常冷。有一天我工作回来的时候,突然跳出一只很大的老鼠,从房间这边窜到那一边,说到这里他看了我一眼问:“那只老鼠现在还在吗?”我望着他,很无奈地跟他说:“现在的和平饭店已经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我也不知道那只老鼠还在不在,但我希望那只老鼠仍然过得很好。”

相信不少中国人看到这两段面试对话,都会对面试官提问背后的想法产生不那么好的推测,但在我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他们之前对中国的观念和印象并不太好,而且这些观念和印象在产生后是很顽固的,但不代表他们不能被改变,只是我们要付出很多努力并坚持下去。尤其在之后的那些年里,我也很欣喜地看到这种改变正在发生着,大到有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庄园会晤”和“瀛台夜话”,再到有商贸、技术、文化等领域的双边交流和合作,小到有两国人民家庭、朋友之间的友好往来。针对“美国人如何看待中国”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已有分析和阐述,欢迎点击阅读

到底美国人是怎么看中国

 

这一轮的面试前后,联邦调查局(FBI)会做最彻底的背景调查,这其中包括工作经历和个人经历的调查。由于我曾去过70多个国家,所以整个调查过程还是很繁琐的。当然,这样一个漫长而又深入的调查只是为了确保每个入选者都必须有最高信用级别(Top Credit),这样才可以最终被政府聘用并成为白宫学者的一份子。

 

  1. 总统筛选(Presidential Selection)

同样是六月份,白宫学者委员会会把候选人在前面几轮筛选中的表现和联邦调查局的调查结果写成报告,提交给总统。经总统批准后,白宫新闻办公室将公布最终也是最幸运的那十几位白宫学者的正式名单。如果在白宫官网公布的2009-2010届白宫学者名单中看到Zheng Huang, 32. Hometown: San Jose, CA,对,那就是我。

  1. 确定岗位周(Placement Week)

在7月份,我们除了必须辞去原有的工作,跟原单位/企业进行交接,还要去白宫做定岗面试,以确定我们在8月正式报到时到哪个部门任职。其实作为白宫学者,我们的选择是挺多的,因为每个部门都知道白宫学者是各个领域非常优秀人才,而且又是由政府来支付薪水,所以他们非常欢迎我们加入。我记得当时我面试了8个不同的部门,最后定下来去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缩写为USAID,美国国际开发署,或称国际援助局)。

 

为什么去美国国际开发署

我刚进入白宫时,参加了很多部门的面试,对各个部门做了简单的比较。当时我比较心仪的三个部门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商务部以及美国外交部。因为航天、商务和国际关系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方向。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记得当时去NASA沟通时,接见我的是局长查尔斯·博尔登(Charles Bolden),他是一名退役宇航员,也是NASA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局长。当时我和他做了简单的沟通,他也和我聊了聊关于NASA未来的一些规划。

查尔斯告诉我,美国在60年代登月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没有明确的探测太空的计划和方向了,他已经对NASA今后的发展做了一定规划。在他的规划中,首先一点就是美国今后将鼓励各类私人公司建造和发射航天器。NASA甚至有意租用私人飞船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际空间站,以便节约经费,开展更为尖端的外太空探索活动,NASA称其为“民用太空计划”。

而这个计划后来也促使了目前已经闻名全球的SpaceX(太空技术探索公司)的快速发展。SpaceX是一家由PayPal早期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2002年创立的美国民用太空运输公司,这家公司最有名的就是开发了可部分重复使用的猎鹰1号和猎鹰9号运载火箭,为美国提供太空探索的发射运输任务。

如果几年前讲起埃隆·马斯克,大家也许还不太清楚,但是现在提到环保跑车特斯拉(Tesla)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埃隆·马斯克正是特斯拉公司的产品设计师,同时也是SpaceX的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美国航天飞机以及后续项目退役之后,NASA一直支持商业太空计划,SpaceX就承担起了发射火箭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补给的重任。在2016年1月的香港创业节上,伊隆·马斯克也宣称将在年内公布火星飞船计划,并制定在2025年将人类送上火星的目标。

这位黑人局长任期内第二点规划就是重新设定人类对于外太空探索的目标,让人类有机会前往火星探索。当时听到NASA局长描述的这些航天规划之后,我十分兴奋,但是同时也意识到,这些规划在我做白宫学者的这一年时间内是无法一一实现的,尽管自己对此很感兴趣,但自己可能不会选择去NASA工作。

 

美国商务部

当时商务部部长是骆家辉,他也是第一位华裔商务部部长,之前曾经担任过美国华盛顿州州长,卸任商务部部长之后还曾担任美国驻华大使。当时我去商务部面试时,他恰好去了中国做商务洽谈,所以我并没有见到他本人。之所以考虑去商务部,是因为我之前在英特尔的工作经历涉及到中美合作,非常适合在商务部发展。正是因为那次面试的失之交臂,我最终也没有选择进入商务部,之后我每次和骆家辉聊起这个事情时,都让我觉得有些遗憾。

 

美国外交部

后来,我去美国外交部进行面试。那时的外交部由国务卿希拉里领导。当时我见到了希拉里的参谋长,和他聊了很久。这位黑人参谋长在克林顿入主白宫时,就一直跟随克林顿,忠心耿耿,是他的忠实拥泵,后来克林顿因为莱温斯基丑闻上法庭辩证的时候,他也曾出面为其作证。

当时我和他聊了很多深入的问题,在听闻我之前的工作经历之后,他就建议我说,“在外交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叫国际开发署,我觉得你在英特尔的工作经验非常适合去那里工作”,当时他也邀请我去国际开发署作进一步沟通。

美国国际开发署是美国一个独立的联邦机构,是一个承担着美国大部分对外非军事援助的联邦政府机构。美国国际开发署依照美国国务院的外交政策,力求为海外那些为过上美好生活而努力、进行着灾后重建、以及为求生活于民主自由之国家而奋斗的人们提供帮助。

听从总参谋长的建议后,我去见了国际开发署署长拉吉·沙阿(Raj Shah),当时他向我介绍:美国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国际援助提供国。但是近几年来,他们逐渐发现美国目前的国际援助方式和方法存在很多缺陷。他们开始觉得目前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如何做好PPP,PPP就是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合作,也就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概念,通俗地讲就是政府和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的合作,他们认为,将PPP模式引入国际援助项目可能会取得巨大的成效。

在当时,国际开发署一直苦于没有找到一个有国际经验和企业经验的人,来帮助他们策划PPP的合作模式到底应该怎么去做。当时他对我的出现感到非常高兴,他也很希望我能帮助他们大力开发政府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来推动美国国际援助的进一步发展。

当我听到这些时,我顿时觉得这份工作非常符合我的个人兴趣以及工作背景,在短短一年的工作期间内我也有机会参与并且实现一些美国政府的重要战略性计划,所以我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决定加入国际开发署,随后成为了国际开发署署长的特别助理,开始了我终身难忘的白宫学者经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